牡丹是中國特有的名品花卉,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更是萬千國人喜愛的幸福花。牡丹的文化溯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經(jīng)》一書,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溯源牡丹之美,不僅在于國色天香的顏值,更在于牡丹是堅貞風骨與堅韌意志的精神象征,它代表著中華民族千年堅守的精神力量和中華兒女溫良包容的高貴品質(zhì)。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深入了解下牡丹精神的深度內(nèi)涵?
【為什么要重視牡丹文化的復興】
在而今中華國富民強、繁榮昌盛的時代背景下,象征太平盛世的牡丹也與中國包容開放的大國氣質(zhì)最為契合,牡丹文化可以作為今日中國夢的一個傳統(tǒng)文化的注釋,它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夢的一抹基色。
【牡丹是氣節(jié)與風格的象征】
唐朝時期,女皇武則天曾詔令百花齊放,唯有牡丹不畏皇權(quán)壓迫,即使燒為焦骨仍不開花,牡丹是風骨與氣節(jié)的象征。
中國文人是溫良從容的,但他們最重視的便是氣節(jié)與風骨,“人不可無脊梁,不可無傲骨”,因而牡丹自古便受到了文人墨客的詠頌。
【牡丹是堅韌意志的象征】
牡丹寓意富貴,但它從不是嬌弱的花,即使生長于陡峭的山崖上,仍能綻放出鮮艷絢麗的花。就像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國家,雖歷經(jīng)千年風雨與波折,但是依舊是那個包容開放的中國。
做人就當如牡丹,縱然面對惡劣的發(fā)展環(huán)境,縱然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但我們永不放棄,敢于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笑對人生,擁有屬于自己的錦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