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之王“牡丹”的氣場極強(qiáng),一旦盛開,便勢壓群芳,尤其那些與牡丹同處一園、同期開放的花卉,在牡丹面前都會(huì)黯然失色。然而,有一種小花,在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叢中,依然能夠吸引人的眼球,讓人眼前一亮。這就是“荷包牡丹”
“荷包牡丹”又名鈴兒草,它名為“牡丹”,卻不是牡丹。牡丹屬于芍藥科,是木本植物,荷包牡丹屬于罌粟科,是草本植物。之所以被稱為牡丹,只是因?yàn)槿~子和牡丹葉長得很像。
在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學(xué)中,荷包牡丹總是關(guān)乎愛情。是純潔、堅(jiān)貞愛情的象征。懷春少女把青春編織的夢幻繡成荷包,送給心上之人,寄托著綿綿的情意與涓涓的思念。然而“荷包牡丹”中“荷包”卻是一件未能成功送達(dá)的信物,有著一段非常凄美的愛情故事。
明朝時(shí)期,曹州壯丹鄉(xiāng)繁花似錦,但那時(shí)卻并沒有荷包牡丹。相傳曹州有一位姑娘叫做玉女,正值十八妙齡,眉目俊秀,而且她的繡工很好,大家談起她來,都交口稱贊,吸引來很多人的追求。
玉女和鄰村青年,兩人情投意合。白天,他們一起勞動(dòng),有說有笑,晚上,花間月下,他們互相傾吐癡情。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有一天,他們二人正在田間勞動(dòng),官府的差役前來抓壯丁征兵。青年雖奮力掙脫,玉女也在一旁拼命阻攔,然而都無濟(jì)于事。青年和村里的幾個(gè)小伙子被抓走了。
這一對(duì)鴛鴦就這樣被無情拆散,玉女突然失去心愛之人,悲痛萬分,不知流了多少淚。然而春去秋來,她始終未能等到心上人的歸來。后來玉女為表達(dá)自己的思念和深深的愛情,決定繡荷包,把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感情都傾注在荷包上面,等愛人回來送給他,共度美好生活。
然而,就在次年谷雨前后,牡丹花開之時(shí),曹州知府前來賞花。見到玉女有“閉月羞花”之貌,便立生霸占之心。第二天,他便派人帶著厚重的彩禮,前來求婚。怎奈何玉女忠于愛情,當(dāng)場拒絕,并將來人痛罵了一頓。
知府惱羞成怒,怎肯罷休,便心生歹念,這天夜里,官兵包圍了玉女家的花園,玉女自知難以脫身,便毅然投井自盡。天亮后,鄉(xiāng)親們含淚將玉女的尸體從井中打撈出來,葬于花叢之中。幾年后,青年終于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但他卻萬萬沒有想到玉女已被逼的離開了人世,他跑到玉女墳前,大聲痛哭。
突然,青年聽聞絲絲響聲,睜眼一看,只見墳上長出一株奇異的花草。一串串粉紅色的小花,形如荷包,十分漂亮。大家都說,這是玉女顯靈,給青年送來了荷包。于是大家便給這花起名,叫““荷包牡丹”。
于是,一傳十,十傳百,牡丹鄉(xiāng)至今還流傳著這個(gè)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