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百態(tài),各有其美。牡丹之美,傾世傾城!牡丹,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隋唐時期就已經(jīng)具備了系統(tǒng)完善的牡丹栽培技術(shù)。牡丹花大、色艷、型美、香濃,長期以來人們賦予了牡丹富貴吉祥、國泰民安、繁榮昌盛、和平幸福的寓意,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說牡丹傾城,一顏是國色,一味是天香!
一顏是國色,說的是牡丹生得美,立于萬花叢中,亦能出類拔萃,艷壓群芳!大唐盛世,牡丹堂而皇之地走進京都,走進王城相府,走進皇家宮苑,走進天子殿堂,一舉成為名動京城的“國色天香”!
牡丹到底有多美?每逢牡丹花季,帝王妃嬪在牡丹花下談情說愛,飲酒作樂;唐代詩人如云,李白、白居易、劉禹錫在牡丹花下吟詩作對,談笑風(fēng)生,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人們的心中,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扶欄露華濃”也讓人們對楊貴妃的美有了具體的印象,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更是攢動了尋常百姓爭先恐后一睹牡丹芳容!
一味是天香,說的是牡丹的芬芳。牡丹花開時散發(fā)出沁人肺腑的馨香,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贊它:“竟夸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但是牡丹品類繁多,顏色不同香味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紫色和黃色的牡丹花香濃郁,白色和紅色清香淡雅,粉色花味幽香,牡丹芳香,沁人心脾!
相傳,蒲松齡的住所前就有一株高及屋檐的香玉牡丹,其美艷動人的姿態(tài)和沁人心脾的香氣激發(fā)了蒲松齡的靈感,于是創(chuàng)作出了《聊齋志異》中的經(jīng)典名篇——《香玉》。
牡丹傾城,國色天香!有顏有味的牡丹深受人們喜愛,人們把牡丹寫進詩詞,描入畫作,刻進工藝,融入生活,人們用真摯和祝愿勾勒出一株又一株碩大繁茂的牡丹,祈愿生活吉祥如意,國家繁榮昌盛!龍池牡丹作為國內(nèi)牡丹產(chǎn)業(yè)的頭部品牌,更會積極踐行和傳承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為消費者打造健康的牡丹產(chǎn)品,讓國色天香走進千家萬戶!